儿童美术教育家:获得央美博士学位的女儿背后,是她对孩子持续的培养

2021-03-19 16:55
每个孩子都有绘画的潜能,这是少儿美术教育权威人士杨景芝教授的观点。
 
杨景芝教授:著名儿童美术教育家,首都师范大学儿童文学艺术研究发展中心副主任、教授。主要著作有《中国当代儿童绘画解析与教程》《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》《儿童绘画心理与教育》。她在儿童美术教育尤为注重,所以在培养女儿时也是如此。杨教授女儿在中央美术学院获得博士学位。
 
她说:“儿童十岁以前,每个年龄段都有自己的特点,要给他自信,让他学会创造性地画。压制他们发展创造能力,不能认为学绘画只有先打好基本功才能搞创作,造型基础与绘画创作应同时进行。”
 
儿童美术教育,并不以培养画家为目的,是对孩子进行心理、思想、情操和人格的教育。儿童通过绘画把自己脑海中的意象、心绪以及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表达出来,可以说儿童画是儿童的全部自我表现,是了解孩子的窗口,从他们的画中可以了解他们的认知能力,思想、感情、兴趣。
 
教师的正确引导很重要
 
教师在儿童学习的过程中具有关键的主导作用,能在艺术的高起点上去启迪儿童,用健康的审美去丰富孩子的情感,好的老师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兴趣和性格,然后因势利导,谆谆善诱。艺术素质需要教育,需要正确的引导。
 
儿童美术教育在于多维度培养
 
孩子学习美术是因为兴趣,但是通过绘画这种兴趣而延伸的能力培养,是美育教育的关键。通过绘画能力的训练培养孩子们的智能,以及促使儿童认知能力的成长。另外,有绘画潜能的儿童经过科学方式的教育引导,会在美术上有卓越的表现。
 
像与不像不是评判儿童画的唯一标准
 
我们经常听到很多家长说:“孩子这个画得好,画得像与不像。”假设成人以像与不像作为评判儿童画标准,而不从儿童独特的创造力方面考虑,会降低孩子学习画画的兴趣。一幅好的儿童画主要看画面是否生动,有想象力,有创意,是否表达了孩子自己的情感。
 
每个孩子都有绘画潜能
 
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(J·S·Bruner)认为,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主动进入对感觉事物进行选择、转换、储存和应用的过程,而且是主动学习、适应和改造环境的过程。由此看来,儿童也是发现者,具有自发学习的能力。他们的绘画潜力是需要“被发现”的。
 
杨景芝教授认为,启发教育可以为孩子的能力助力,在教孩子学画过程中,不断提出问题,引导孩子去注意、去思考,他们就会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。
 
给孩子提供丰富的观察资料
 
孩子不是不会画画,而是不会观察,要想教孩子画画,就应该教他们学会观察,而不是“如何画”这个观念。在《创造与心智的成长》中提到:“绘画能力是孩子先天具有的潜能。在10岁前,孩子的绘画力是与智力、认知能力同步发展的。”
 
美术教育长期作为一门技能课,有一部分人认为只有教,才会画。老师教,孩子画,这种过于固定的模式则会降低孩子对画画的兴趣和创作。临摹式的少儿美术教育适合儿童吗?
 
对于“规定”的画作,孩子可能说:“不会”,这时需要老师引导孩子降低恐惧心理,产生自信心,远比给他们示范要重要的多。
400-104-4004 futureartdraw@163.com 北京市顺义区空港融慧园15-3三层
扫码关注我们
全国统一客服电话 400-104-4004
免费领取价值299元的在线试听课
预约成功!
课程规划师24小时内将会通过电话联系您
请留意接听电话
扫码关注「未来美术」
更多资料、好礼等你拿!
预约成功!
课程规划师24小时内将会通过电话联系您
请留意接听电话

1节老师定制60分钟直播课

6节艺术启蒙精品录播课

1份绘画测评和学习方案

免费领取
299元少儿绘画名师体验课
获取验证码

点击即表示同意《用户隐私协议》

免费领取  价值299元  试听课
获取验证码